当前位置: 首页 > About Us > 专题报道

About Us

转载:吴安鸣老师的故事

2014年10月11日 14:57  编辑:柏雪伊丹

2014年6月29日,在稻盛和夫塾长亲自参加的中国杭州报告会上,重庆行知学校的吴安鸣老师一篇《学习稻盛哲学 明确教育使命》一文,打动了稻盛塾长,也打动了全场2000名中日塾生的心。在文中,吴老师提到其抚养培育14-17岁孤儿的事情,而下面是她抚养的孤儿中的一位写下的吴老师的故事,与大家分享。



一声老师,一生妈妈

作者:柏雪伊丹

    遇见吴老师是在2000年的5月份,14岁的我即将初中毕业,同学们都开始讨论以后要去哪里读书,我却很少参与。作为寄养在远房亲戚家的孤儿,我毕业后的唯一选择就是外出打工,挣钱养活自己。

    那一天我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看见一张陌生的脸,那是一位朴素、和蔼、带着温暖笑容的老师,她姓吴。吴老师站在讲台上,说要为大家上一堂课。这堂课上,连平时最调皮的学生都双目放光地听得聚精会神,因为同学们遇到了可以把知识、道理讲到心坎儿里的“好老师”。下课后,同学们都围着吴老师,向她咨询,请她答疑解惑。而我却只是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心里千万遍地默念着:“老师,我想读书,我也想读书......”。

    或许是感受到了我渴求的目光,在找老师了解了情况后,吴老师轻声地问道:“孩子,你想读书吗?”我迫不急待地回答:“想!可是我不能读书了。”“为什么?”“我父母去世了,我是孤儿,我没钱。”临走的时候,吴老师往我手里塞了50块钱,温暖的笑容又现脸庞:“好好读书,好好考试,过两个月我来接你,我一定让你继续读书。”“读书?”我当时傻傻地呆坐在座位上,捏着那50块钱久久没回过神来,连谢谢都忘了说。

    7月,我站在重庆火车站的站台上,望着匆匆而过的路人,听着嘈杂的声音,感受着和乡村里不一样的闷热,似乎一切都是在做梦。吴老师,她不是随口说一说,她是真的把我接了过来,不但给了我读书的机会,还给了我自从父母去世之后就不敢想的一个字——家,一个温暖的家!

    在学校,因基础太差,成绩一直上不去,我情绪很低落。吴老师鼓励我要重新振作,发奋学习,并专门找老师为我补课,指导学习。由于处在青春期,我十分敏感,面对新的学校,新的同学,我变得越来越自卑,老是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感到自己格格不入,甚至担心自己这个孤儿会失去吴老师的疼爱。吴老师总能看透我的心思,在回家的路上语重心长的讲故事,做疏导,和吴老师谈心聊天,成为我排解心结的最好方式,“吴老师”三个字成了心中力量的源泉。
 
    生活上,我也受到了这个新家无微不至的关怀。由于身体底子差,水土不服,我刚进城不久就病倒了。生病很难受可是我却很欢喜,因为生病了有人关心、有人着急的感觉,我有好久好久都没感受过了。她专门去寻老中医开方子,只为给从小营养不良,体质很差的我调理身体;一日三餐都细心照顾,每顿都盛一大碗饭,“命令”把它全部吃完,在她的字典里没有“减肥”这个词,只有“身体要好一点”这句话;我在农村长大,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她教我洗衣、扫地、做家务,教我如何走路、穿衣,走亲访友时总带上我,并告诉他们,这是自己的女儿;为了让我能更得心应手的工作,她送我完成了研究生的学业。
我的心中有个声音一次又一次的响起:“这是被爱的感觉、被关心的感觉,这就是有妈妈的感觉。”是的,我有妈妈了。从小孤苦无依的生活经历让我曾认为:人是为自己而活,为活着而活着。我冷漠对待身边的悲欢离合,甚至在心间筑起一堵墙,我的世界没有温暖。是您鼓励、疼爱的目光,是您严厉却不失关心的话语,是您不计回报的付出,渐渐地在我冰冷的心墙上打开一扇窗,让我感受到暖暖的光,让我找回了人生中的那一份爱,心底里的那一份温暖。是您让我明白原来在生活中,爱无处不在!
如今,我也已为人母,我要像您教育我一样教育我的孩子:我们不仅为自己活着,更为在我们身边支持我们、关心我们的那些温暖的心跳而活着,我们为感恩而活,为爱而活。

    谢谢您,我的吴老师!谢谢您,我的好妈妈!



(责任编辑:雪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