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客户见证 > 案例分析

客户见证

“经营之神”王永庆的台塑神话

本期为大家介绍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的台塑神话。王永庆虽已经去世,但其与其创造的台塑一直是台湾商业界的骄傲与典范。台塑之所以如此成功,是与王永庆所独创的经营模式分不开的。而王永庆的这套经营管理思想可谓与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管理思想异曲同工。

由王永庆创立的台塑集团,是台湾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其目前共计拥有台塑、南亚、台化、台塑石化等百余家关联企业,并拥有庞大的教育和医疗机构。王永庆也被誉为台湾“经营之神”。

王永庆冒险创立台塑

1917年1月18日,王永庆出生于台北县新店,父亲是茶农,家庭收入微薄。

15岁那年,王永庆被父亲送到米店当学徒。第二年,王永庆作出人生中第一个重要决定,开米店自己当老板。用父亲借来的200块钱起家的米店开张后没有多少生意,不过,16岁的王永庆展现了超强的营销能力,不仅挨家挨户上门推销自己的大米,而且还免费给居民掏陈米、洗米缸。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掺杂着米糠、沙粒和小石头,王永庆在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杂物拣干净。几年下来,米店生意越来越火,王永庆又筹办了一家碾米厂。

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经济开始发展,王永庆抓住时机经营木材生意,结果获利颇丰,成了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商人。

1950年代初,台湾亟需发展纺织、水泥、塑胶、玻璃、人造纤维等几大重点行业,其中包括利用美国援助兴建的石化工业基本原料——聚氯乙烯(PVC)塑胶粉。王永庆认为,烧碱生产地遍布台湾,每年有70%的氯气可以回收利用来制造PVC塑胶粉,这是发展塑胶工业的一个大好条件。于是,王永庆就去找政府的有关部门,申请这个项目。

不过,当时政府想把这个项目交给在台湾化工业中地位高、影响力大的企业家何义。但是,何义认为依照当时的技术能力、生产水平,台湾的塑胶产品竞争不过日本的产品,所以不愿投资。无奈之下,这个风险大、利润不高的项目还是落到了王永庆手里。消息传出,王永庆的朋友都认为他昏了头。当地一个有名的化学家,还嘲笑王永庆根本不知道塑胶为何物。

1954年,王永庆和赵廷箴合作,创办了台湾第一家塑胶公司“福懋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资本额为新台币500万元,并在高雄市筹建PVC厂。1957年4月,日产量为四吨的PVC粉工厂开始投入生产,这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小的PVC粉工厂。同时,公司也更名为“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台塑”)。

赵廷箴

大胆扩产扭转乾坤

但是,由于产量少,成本偏高,台湾又缺乏下游加工客户,导致工厂产品严重滞销,进退维谷。王永庆研究过日本的塑胶生产与销售情况,当时日本的PVC粉月产量是3000吨,而日本的人口不过是台湾的10倍。所以,王永庆相信自己产品销不出去,并不是真的供过于求,而是因为价格太高。要想降低价格,就只有提高产量以降低成本。

不过,合伙人都不敢再跟着他冒险,纷纷要求退出。于是,王永庆变卖了自己的全部财产,买下了公司的全部产权,使台塑成为他独资经营的产业。

在决定扩大产量的同时,为了消化积压的PVC粉,王永庆还筹建了加工厂,直接作为台塑产品的下游加工与销售渠道。

1958年,南亚塑胶加工厂股份有限公司创立,高雄厂开始生产,资本额为新台币400万元。南亚公司进行PVC管、胶皮、胶布等塑胶二次加工的生产。

随后,为了消化南亚的二次加工品,又成立新东公司生产皮包、皮箱、鞋类、窗帘、雨衣、吹气玩具等三次加工产品。在此种策略运用下,总算解开了PVC粉滞销的困境。1960年,台塑每月PVC粉总产量比最初增加10倍到1200吨,并开始外销。

在塑胶原料及加工奠定基础之后,台塑企业持续不断朝向多元化发展。

1965年,台湾化学纤维工业公司(台化)成立,利用山上伐木所砍除的枝梢材及小径木作为原料生产嫘萦棉、纱、布及成衣,正式跨入纺织业,资本额已经高达新台币一亿元。1967年11月,工厂开工生产,资本额已经追加到新台币三亿元。

1967年,南亚合并“新东塑胶制品厂股份有限公司”,并更名为‘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当年11月,南亚股票上市。

1968年,南亚公司设厂生产聚酯棉,台塑亦于同年设厂生产亚克力棉。1974年,台化又设厂生产耐隆纤维及布。为提高附加价值及提供下游客户更完善的服务,并设立规模庞大的染整厂。台化不但是台湾唯一能同时生产四种纺织用纤维且提供染整加工的企业,也成为世界最大的纤维生产厂商之一 。

1980年代,台湾电子及信息工业日益蓬勃发展,但是主要的零组件很多仍仰赖进口。1984年,南亚公司开始投资设厂生产印刷电路板及铜箔基板,跨入电子工业。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台塑企业成功地从无到有建立起完整的电子原材料上下游产业链,并进一步投资生产STN-LCD,DRAM及硅晶圆等最上游的关键性材料,对于台湾电子及信息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相当的贡献。

台湾的上游石化基本原料长期供应不足,必须仰赖进口,原料价格昂贵。台塑企业为纾解石化基本原料短缺的困境,多次向政府提出兴建轻油裂解厂的计划,但都遭到否决,直到1986年才终于获得核准,由台塑企业筹建台湾的第六座轻油裂解厂,也就是所谓的“六轻计划”。

台塑企业筹建的台湾第六座轻油裂解厂

1992年,为了配合六轻计划的运作,由台塑、南亚、台化、福懋、台朔重工等公司共同投资的台塑石化成立,负责兴建炼油厂、轻油裂解厂、汽电共生厂等业务,资本额新台币150 亿元。1994年,台塑企业六轻建设正式动工。2000年,第一期日炼原油15万桶之炼油厂投产,开始生产LPG、轻油、煤油、柴油、重油等产品。2000年9月,台塑石油正式上市,于加油站供应汽油及高级柴油。2003年12月,台塑石化股票上市。

进军美国 投资大陆

着眼于美国丰富的天然资源、良好的基础建设及高水平的人力资源,1978年台塑开始选择美国开始进行海外投资。

经过多年的努力,先后设立了“台塑美国公司”、“南亚美国公司”、“台塑美洲公司”、“南亚美洲公司”,并购入“J-M公司”、“NEUMIN天然气公司”,拥有多座大型石化原料和二次及三次加工工厂以及天然气井。

台塑美国公司建厂初期系以聚氯乙烯(PVC)粉及其下游加工为重心。目前PVC粉年产120万公吨,并拥有美国最大的塑料管和软质、硬质胶布之生产工厂。其中塑料管年产80万公吨,软质胶布年产7万公吨,硬质胶布年产 10 万公吨。

198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逐渐开放,由于具有充沛的低成本人力以及广大的内销市场。台塑企业1994年逐步开展大陆投资布局,由南亚公司的二次加工作为起点,截至目前为止已经布局十余个生产厂区,并陆续投产获利。2001年,在浙江省宁波市设立石化原料专区,构建上中游自给自足的一体化生产。目前,台塑企业在广州、厦门、 重庆、南通、昆山、宁波等地设有十余个生产基地,投资项目包括石化原料、塑料一、二次加工、电子原材料、重工机械、钢铁、发电等事业。

随着台湾纺纤产品成本过高所造成的经营困境,台塑企业于2001年在越南设立了纺织及纤维生产厂,将部分生产单位转移至越南。目前在越南的投资项目,包括纺织、发电、聚酯纤维、BOPP等,均已进入量产阶段,未来将成为台塑企业在亚洲主要的纺织及纤维生产中心。

王永庆的十六字经营理念

台塑集团数十年雄踞台湾产业龙头地位。自1954年创立以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一直坚持“勤劳朴实、止于至善、永续经营、奉献社会”的十六字经营理念,谋求合理的经营利润,塑造了台湾首屈一指的企业集团。

王永庆(右)、王永在兄弟

王永庆认为,“勤劳”其实质涵义应该是兼指勤于劳动和勤于运用脑力智慧的力量;对于企业的经营实务而言,就是必须通过“不断”的检讨和改善,谋求管理作业的合理化。而所谓“朴实”应该是简“朴”的生活习性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对于企业经营作业而言,就是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追根究底”的精神,通过不断的检讨和改善工作程序,点点滴滴谋求管理作业的合理化。在台塑五十多年的发展史上,九成以上的公司利润来自于点滴成本的改善,而不是来自于提高价格。

王永庆深感“止于至善”的重要性。他认为,企业经营管理合理化必须是永无休止的苦心耕耘,才能精益求精,日新又新,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越加勤奋努力,越感觉工作还做得不够完善,必须更加努力才行。如果没有用心在实务上认真追求,就不知自我的认真程度不足。唯有经过实际体验,用心追求,才能建立正确的经营理念,永远不以现状为满足,并且经由持续的改善来突破现状,求得创新及发展。

王永庆认为,企业对于社会而言,除了致力于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以求对于经济发展有所贡献之外,也要具备足够的能力来照顾其员工,使员工在努力工作之余能获得安定的生活,而不至于流离失所。以此而论,企业致力谋求永续经营,不但是为其经营者的基本理想与愿望,同时也是一项圣神的职责所在。王永庆认为,永续经营是企业家不可逃避的社会责任,成就企业使命是对员工、股东、社会最基本的责任,公司经营不只是图利,还要追求“真、善、美”,不仅自己求利,别人、对手也要有利可图。

王永庆一直坚持认为:企业存在的基本意义,在于能够达到为企业本身创造合理利润,同时对社会作出良好贡献的双重目标。因此,经营企业的根本要务是必须尽一切所能,致力于谋求降低成本,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台塑集团在产品供不应求时,也不主动提高价格;而在外部经济不景气时,台塑往往担当顶天立地的高大角色。

四十多年前,台塑集团首先倡导企业运动会,以此作为激励员工士气的精神熏陶场所,并带动岛内企业界举办运动会风潮。王永庆希望通过运动会倡导体育竞技精神(实为一种竞争意识的培育),并进行公司价值观的心灵洗礼。每年的台塑运动会上,王永庆亲自带头进行5000米耐力长跑,体现台塑企业主管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的领导风格,同时训练员工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和圆融的团队精神。

王永庆坚持数十年风雨无阻晨跑,甚至后来带动很多台湾银行界的高管一起跟着王永庆晨跑,他们以此来判断王永庆的身体状况,作为贷款给台塑集团的风险分析评估依据,这种现象成了台湾企业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王永庆家族的传承

台塑集团王永庆家族是战后新兴的大家族之一,家族人员众多,几乎全在家族相关企业任职与发展。尽管王家未有人从政,但王永庆长期以来是工商界的龙头,在台湾工商界与社会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与威望,使得王家对政界也深具影响,并有着良好的政商关系。

王永庆(左)、王永在兄弟

王永在(1921年1月24日—2014年11月27日),台塑集团创办人,台塑企业集团副董事长,是王永庆二弟。被封为“六轻总工程师”。由于王永庆的大弟王永成1944年因肺结核病早逝,王永庆几乎从小就带着唯一的弟弟王永在出外打拚,两人相差5岁,王永庆对王永在照顾有加,王永在个性活泼,对兄长的话一向言听必从。从小家境清寒、生活过得很苦,两人生活习惯、勤奋动能相近,一直以来兄弟两协作无间,王永庆站上一线主导整个企业发展方向,而活泼、开朗的王永在则是退居二线,运行哥哥交付的任务、并担负对外沟通的桥梁。两兄弟共同携手打拼事业,体现了“兄弟同心、齐力断金”的真谛。

2001年,为确保台塑企业的永续经营,王永庆开始进行退休交棒计划。以5年的时间,默默进行交棒布局,2006年6月5日王永庆以90岁高龄正式宣布交棒,由其胞弟王永在的长子王文渊担任集团行政中心总裁,王永庆女儿王瑞华出任集团行政中心副总裁,台塑集团正式步入第二代经营。

2008年,王永庆赴台塑美国视察,并于美国时间2008年10月15日凌晨在睡眠中安详辞世,享年92岁。

王永庆先后娶有三位太太,分别是郭月兰、廖娇(杨娇)与李宝珠。大房郭月兰是童养媳,未能为王家生儿育女。二房廖娇为王家生下了二男三女,大儿子王文洋,次子王文祥,长女王贵去,次女王雪龄,三女王雪红。三房李宝珠生下四个女儿,王瑞华、王瑞瑜在台塑里都身兼要职,另外两个女儿王瑞慧以及王瑞容则把重心放在长庚医院。

王文洋,1951年4月2日出生在台湾,王永庆的长子。1995年王文洋因绯闻事件被逐出台塑,只能暂时自立门户。

王雪红,1958年9月14日出生,母亲是王永庆第二位夫人杨娇。王雪红在王氏家族的8个女孩中排行老三。台湾威盛电子董事长、宏达国际(HTC)董事长。

台塑集团及关联企业

台塑集团是台湾规模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核心企业为台塑(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南亚(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化(台湾化学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台塑石化(台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四家公司,其中台塑石化多年稳居全球五百强公司行列。

台塑集团logo是台塑经营理念的符号载体,这个由公司员工以化学分子结构为型,自行设计的符号图像,由台塑集团所属的11个分支机构的徽标组成。logo既像延绵不绝的波浪,又像环环相扣的链条。它的连锁造型表明公司之间纵横联系、互相合作及和谐圆融的意义,象征台塑企业体的一贯性和生生不息、延绵不绝的强大发展力。

目前,台塑集团在台湾的生产事业单位除台塑、南亚、台化、台塑石化四家公司外,还包括台朔重工、台湾小松电子、南亚科技、南亚电路板、南亚光电、台塑生医等四十余家公司,分别从事炼油、石化、塑料原料、塑料二次加工、纤维及纺织、电子材料、机械产品之生产以及运输业务。台塑企业的PVC粉年产量已达285万公吨,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厂商之一。同时南亚每年使用超过34万公吨的PVC粉,制造塑料管、胶皮、胶布等各种软硬质塑料制品,也成为世界最大的PVC塑料二次加工厂。

台塑集团核心企业和服务机构如下:

台塑: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Formosa Plastics Corporation)。目前经营业务及产品:在塑胶原料制品方面,包括 PVC粉、VCM、液碱、盐酸、塑胶改质剂、高密度聚乙烯、聚乙烯醋酸乙烯酯/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等产品,其中PVC粉年产能126.5万公吨,不仅系台湾最大生产厂,若含美国及大陆投资公司年产能达323万公吨,是世界上最大PVC粉生产厂之一。

南亚: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NAN YA Plastics Industrial Co., Ltd.)。公司主要有塑胶加工、石化、电子材料及聚酯等四大类产品。2015年度合并营业额为新台币2998亿元。南亚塑胶占股南亚电路板股份有限公司67%,南亚电路板致力于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与IC载板(IC Substrate)之生产、制造及研发工作。南亚塑胶是南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大股东,持股33%。南亚科技成立于1995年,致力于DRAM(动态随机存取内存)之研发、设计、制造与销售。

台化:台湾化学纤维股份有限公司(FORMOSA CHEMICALS FIBER CORPORATION)。公司历经五十余年的努力,已发展成为横跨石化、塑胶原料生产及纺纤业上下游生产领域的企业。

台塑石化:台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FORMOSA PETROCHEMICAL)。主营炼油、石化业务,是目前台塑集团中规模最大的企业,2015年公司合并营收为新台币6295亿元。

长庚医院:王永庆与王永在为提升台湾的医疗水准,在1976年成立非营利性财团法人长庚纪念医院。长庚医院创设时,台湾医疗设施严重不足,平均每万人仅有病床数17床,与现代化国家每万人有40床的水平,相距太远。于是先后设立了台北、林口、基隆、高雄、桃园、嘉义等大型医院。每日诊治病患26,000人次以上,拥有病床数8,661床,是远东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完善、经营绩效最佳的综合医院之一。长庚医疗体系每年服务约820万门诊人次,全体系拥有近10,000张病床,每年有280万个住院床日、14万个开刀病患,平均每4位台湾人约有一人曾接受长庚的医疗服务。